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querynum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www.hjlcz.com/inc/func.php on line 1413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database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www.hjlcz.com/inc/func.php on line 1414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Stmt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www.hjlcz.com/inc/func.php on line 1453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Sql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www.hjlcz.com/inc/func.php on line 1454
11月8日不只迎来立冬!还过这个节!_行业新闻_爱游戏体育在线入口-爱游戏网页版-爱游戏体育平台赞助马竞
爱游戏体育在线入口微信公众号
股票代码:833881

行业新闻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行业新闻

11月8日不只迎来立冬!还过这个节!

来源:爱游戏体育在线入口    发布时间:2024-08-31 08:53:45

  纸上波澜,笔底春秋。从烟火袅袅的市井巷陌、热火朝天的繁忙车间,到朝气蓬勃的广大校园、城市乡村的每个角落,坚守新闻理想、追寻时代光芒的新闻工作者寻光而去,聚焦事实真相,表达理性观点,用笔尖书写光明,映照伟大历程;用文字传递力量,推动社会进步。

  弹指一挥间。刚当上记者编辑时的那份激情还在,可转眼之间就进入了退休倒计时。在新闻采编岗位上摸爬滚打近30年,大家很少能看到我疲惫和倦怠。原因是,我热爱这份事业。

  在日常生活中我很低调。虽然曾经荣获过5次广西新闻奖一等奖,60多次全国、全区各级各类新闻业务奖项,但我却长期在“为他人做嫁衣”的编辑岗位上埋头苦干、不事张扬。然而在新闻界同行特别是在报社同事的眼里,我却是个高调做事的人。不仅在采编策划、营销策划、活动策划中积极贡献“金点子”,而且在制度创新、项目建设、体制改革中经常挑头、乐此不疲。

  近年来值得我骄傲的事,莫过于作为报社党委委员、编委、主任,全程参与了全媒体传播体系的搭建。按照报社党委和领导班子的顶层设计,我带领团队参与和完成了计算机中心机房、全媒体指挥中心(中央厨房)、市融媒体中心指挥中心和柳州书报博物馆、全媒体采编系统、柳州1号APP等重要项目建设。我还执笔完成了《柳州市互联网生态研究》《深化市级融媒体中心建设 夯实“腰部崛起”基础研究》等4个哲社课题研究。这些课题成果均在我市媒体深层次地融合发展实践中得到应用。

  凭借自己理论功底扎实、实践经验比较丰富、知识涉猎广泛的优势,我还先后完成了《柳报全媒体矩阵建设项目》《绿色印刷产业园建设项目》等8个项目书和可行性报告的编撰,其中有6个项目被上级认可并获批准。

  20年前的那个初夏,我毅然辞去第一份工作,应聘到柳州日报社。回顾自己20年的媒体生涯,做过编辑、记者,也从事过经营、管理,但最终最怀念的还是自己当文化记者的那些年。

  当时,有人告诉我,柳州是一个“文化荒漠”。我不信,因为柳州是国家历史背景和文化名城,应该有很多文化领域值得深耕。因此,除了常规的文化活动报道,我还携一支锈笔,踏遍柳州的城市与乡村,执著于挖掘柳州历史背景和文化、民族文化。

  不久,在报社领导的支持下,“伟哥发现”专栏在《柳州晚报》推出。我一写数年,相继出版了《遗落的秘境》《石头记》《侗寨》等专栏作品集,提高了晚报的文化影响力,我也因此获得首届广西文艺创作花山奖。后来,我又参与策划采写“铁血八桂”“地火燎原”“九曲柳江千里行”等大型历史背景和文化、生态文化系列报道。这些报道也都开花结果,推出的图书《铁血八桂》还获得了自治区人民政府颁发的第八届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

  迈得出脚步、守得住寂寞、沉得下心境,让我得以在柳州的历史背景和文化长河中留下自己追溯的足迹,得以从一名文化记者同时转型成为一名人文学者。

  现在,我又“下乡”了,这次是作为报社派驻融水苗族自治县大年乡古楼村工作队队员。在服务群众的同时,我继续在乡村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中遨游,用笔记录苗侗人家的生活与文化,憧憬着乡村文化振兴的未来。

  转眼我已进入新闻行业十年,从入行的第一天起,我就在思考:怎么样才可以当一名合格的新闻人?

  记得去年7月初,我参与报社策划的“五菱柳机工业历史背景和文化探秘”大型系列报道中。一开始,我以为这可能是一次常规的工业报道,可根据以往对企业的了解和积累的经验完成。

  在得知这组报道不仅要深挖柳州百年工业历史和故事,更要展现柳州工业在广西乃至全国工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我深知这不是一日之功能够实现的。因此,在采访前,我和报道小组的同事阅读了大量的五菱柳机史料,一次次深入企业,采访了近20人。最后,我们完成了12篇鲜活的工业历史背景和文化报道,让读者对柳州工业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柳州百年工业的积淀,离不开千千万万的产业工人。今年3月,当选2022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的广西汽车集团首席专家郑志明,是柳州产业工人的典型代表。

  早在去年11月,为了全方位、立体化地给读者展现郑志明的成长历程,我连续多日到郑志明工作的车间跟班,采访了他的领导、师傅、工友、徒弟近10人,为读者勾勒了郑志明的生动画像。后来,我与《求是》杂志记者合作完成的《产业工人“都是可以让我们尊敬的”》,刊登于《求是》(2023年第5期)。

  这些采访经历和成功经验,归结起来,就是新闻人对“四力”(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不断践行,激励我不断前行。

  我是一名平面设计师,却成了个“大杂家”,在报社多年来我扮演了多种角色,平面设计师、报纸新闻编辑、新媒体设计和技术。在我的职业生涯中,“学习、创新、创意”这几个关键词一直贯穿其中。

  做文案出身的我,在报社最初的工作是平面设计。7年的设计生涯,我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库,以适应一直在变化的设计趋势。一个好的设计,不仅要有美观的外表,更要有独特的创意内涵,我力争做到让每一个作品都充满生活气息和艺术感。

  随着数字媒体的发展,新媒体时代到来,我开始接触到新的设计领域——新媒体设计和技术。为了适应新媒体要求,我不断学习新知识,学习H5动画设计、微信SVG技术、视频剪辑、AI技术,硬生生地把自己从一个单纯的创意设计师变成了半个“技术员”。从平面设计到动画设计,我与团队合力制作了不少佳作,如中秋节SVG交互作品《跟着月亮逛诗意柳州》融合创新技术和交互设计,让读者去参加了,使之获得沉浸式阅读体验。《郑志明的奋进之路》《苗家儿女杨宁的新长征》这两个融媒体作品分别获得广西新闻奖一等奖和二等奖。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用设计语言来传达新闻信息,只有创新的设计才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设计不仅仅是视觉艺术,它还需要结合交互技术,给读者提供更好的体验。

  新媒体时代需要具备多元化的知识和技能,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培养创意思维和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为创新和创意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和思路,才能做出更出色的融媒体作品。

  至今还记得,那年,那月,那日,那个留着短发、一脸稚气的女孩,因为一篇感人的新闻报道,选择了一个夜深人静的夜晚,悄悄做起了新闻梦。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23载弹指一挥间,当年那个青葱女孩,如今已成长为新闻战线上一名能够独当一面的“老兵”。蜕变的过程虽然艰辛,但内心充实而丰盈。

  23年耕耘坚守,收获多多。“做一个新闻人的好处,就是你只有一生,而你却倾听了好多人的人生。”这是我从事新闻工作以来最大的收获,通过采访聆听别人的故事,感悟自己的人生,从而不断修正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23年耕耘坚守,成就感满满。成就感,是这份职业最吸引人的地方。当亲手采访报道的一篇篇稿件,引发社会关注、传递出值得被看到的事实、成功推动事件进展时,能真正感知到自己的付出被看见、被肯定,这是一个记者至高无上的荣誉。

  如今,虽然面容已不再年轻,头发已不再浓密,青春已远去,但我们激情仍在,动力依然,前进的脚步没有停歇!

  大学毕业后进入报社至今,近9年时间,我对记者这份职业的热爱与激情,从未消退。

  近9年来,我一直在改变。因为奔跑就是记者的常态,我们不停追逐时代的脚步,倾听发展的潮涌,抓取前沿的信息,在“第一时间”和“准确优质”间反复权衡,在纷繁复杂的传播介质中不断寻找作品影响力的最优解。

  刚进入报社时,我艰难地从“纯纯理科生”向文字工作者转变。此时,媒体融合的时代悄然来临,我有幸成为“柳州发布”微信公众号初代“发布君”,一边做记者,一边在与“柳州发布”的磨合中,探索新媒体的传播规律。我第一次参加市两会报道时,在领导的指导下,我们在“柳州发布”开设“瑶瑶跑两会”小栏目,这似乎打通了我向全媒体记者转型的“任督二脉”。

  之后,我做了两年的专职小编,也见证了柳州日报社粉丝量的迅速增加,“柳州1号”逐渐成长为柳州市第一新闻发布平台。

  再次回到记者岗位后,我成为一名主攻工业经济领域的记者。我了解流量,因此更知道,以全媒体形式报道工业经济,这是一块“硬骨头”。工业是柳州的名片,柳州的根基。我不再像刚入行时那样胆怯与迷茫,而是全情投入到我热爱的职业和领域中。

  当下,我和同事们进工厂、进实验室,对话企业家、行业大拿,不光用文字传播柳州的工业故事,也用图文、视频、音频、直播等方式,呈现柳州奋进的模样,收获慢慢的变多点赞。

  如果要总结我报业生涯中的一个关键词,那我想,贯穿我在报社工作8年时光的就是“转型”这个词。2016年我大学毕业进入柳州日报社,在很多岗位上学习锻炼过。直到2020年,我才有机会正式成为一名记者——这是我的第一次转型。

  在快节奏的记者岗位上,转型也在加速进行。柳州日报社全媒体融合发展,要求记者不仅能采能写,更要做能拍会说的“多边形战士”。2022年5月14日,在进行柳州“患癌爸爸”千里回家路报道时,我首次尝试现场出镜直播,让动人的新闻画面第一时间呈现在关注这一新闻事件的网友面前。心怀忐忑,收获惊喜——这次转型成功了!直播获得了广西新闻二等奖和城市党报媒体融合奖的移动直播一等奖。这让我在转型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勇敢坚定。

  去年夏天,我开始为报社打造的动画IP“天气美玲通”栏目配音,转型成为“配音演员”,带大家体会二十四节气之美。今年春天,我又全程参与了“九曲柳江千里行”大型系列报道,作为出镜主播为大家录制了20期讲述柳江故事的小视频。就在上周日,我还第一次以主持人的身份主持了“大记者牵手小记者”——“九曲柳江千里行”大型报道读者分享会……

  成为记者的这3年多来,转型可谓无时不有。感谢柳州日报社全媒体平台为每一位记者提供了转型发展和不断解锁新技能的机会。相信在媒体深层次地融合发展的未来,这样的华丽转身还会更多!

  初入媒体行业,我的老师就告诉我,新闻编辑是一份“甘为他人做嫁衣”的工作。而在日常“做嫁衣”的背后琐碎,我体会最深的是,要坚持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因为这不仅是一种工作态度,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新闻责任。

  作为一张报纸的“脸面”,读者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要闻版。所以在日常工作中,我对自己的要求一直是:严谨,严谨,再严谨。

  记得今年8月6日值班时,在编辑记者来稿中提到“楼栋长论坛”一词,由于对有关规定法律规定不理解,在编校该篇稿件时,没有注意到此提法存在的风险隐患。最后是总编辑及时提醒,论坛类活动的主办方首先是依法登记、具有合法身份的各类社会主体,然后此类活动需要经过严格的申请、报备、审批等流程后,才能举行。一个小区里的交流活动使用“论坛”一词有欠妥当,后改为“沙龙”。从中也让我了解到一些政策性规定及专业术语的提法,也时刻提醒我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更加严谨、细心。

  诸如此类的工作中的细节,还有很多:在很多人休息休假的时候,深夜联系记者核实相关新闻点、推敲文字、设计版面、把关核对……这是一名要闻编辑的工作常态。日报要闻的报道内容是国内、区内、本市的大事要事,不能出一丝一毫的差错。这份沉甸甸的责任意味着:不出错,是“生命线”;找到错,是“及格线”;多出彩,是“水平线

  “我能成为‘柳报维权哥’吗?”两年前,初入新闻行业的我曾向李书厚老师弱弱地询问,“可以!”得到他的应允后,我义无反顾投身该栏目。直至今日,做好新闻舆论监督,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守护公平与正义,成为我记者生涯中不可撼动的关键字眼。我时常告诉自己:“一定要成为他人生活里的一束光。”

  近期,一家知名家装品牌线下门店又出现收取消费者的定金后既不发货也不退款的情况,消费者求助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无果,维权一时陷入迷茫,只能求助“柳报维权哥”。我当即拿着订单冲到现场,在接连吃了闭门羹后,我仍像一块牛皮糖般“粘”着对方,最终为广大购买的人追回近5万元的钱款。其间对方冷嘲热讽:“你们记者连这种事都管?”但我只是一笑而过,因没有时间解释,下一个需要我帮助的人还在等着我!

  房屋反复漏水导致多家纠纷、维修老式缝纫机遭遇天价“维修费”、市民施工场地内摔伤索赔无果……这两年,维权生活已成为了我一日三餐外的常态化,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我看到了社会的“险”与“恶”,也见到了人性中的“贪”与“惰”,更多的还是社会中的“真善美”。

  我也只是个普通人,同其他新闻人一样,在从事自己最喜欢的职业。但我既然可成为“柳报维权哥”栏目的一名记者,我就有责任、有义务倾听群众呼声,为群众排忧解难。

  在大学里我学的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老师课堂上的一句话“新闻有助于这样一个世界变得更好”,像一束光引领我走进了真实又有趣的新闻行业。

  随着视频化时代的到来,大家对新闻信息的需求产生了变化,“凡事做个小视频”慢慢的变成为常态化。2022年,我们加入视频新闻报道团队,为市党代会以及市两会共计推出180余条视频海报,在朋友圈掀起一股“内容即时收看、视频一键转发、平台多元丰富、评论络绎不绝”的热潮。那段时间,只要打开朋友圈就会看到自己的作品被转发,这就是一种力量,鼓舞我在新闻道路上不断前行。

  用镜头生动地讲好故事,是我和伙伴们一直努力的方向。我们不断推陈出新,尝试创新话语表达方式,站在“国际视野”,用不同国家不同肤色的“洋面孔”,讲述他们眼中的柳州之美,相继推出了《粉红天下——一碗中国米粉的逆袭》《紫气东来——中国“龙城”紫荆香》等柳州系列外宣专题片及《“洋面孔”看柳州丨十一年·一碗粉·一座城》短视频。我用蹩脚的口语和丰富的身体语言完成摄制,为讲好柳州故事贡献了力量,也实现了自我突破。

  去年,我作为一名共青团干部参加了共青团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五次代表大会。大会强调,壮乡青年要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我深受鼓舞,更坚定了“心中有信仰、脚下有泥土”的工作信念。


          版权所有:爱游戏体育在线入口-爱游戏网页版-爱游戏体育平台赞助马竞 Copyright @2020-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2020030534号-1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