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接地气 “一亩田”兵败“互联网+”
来源:爱游戏体育在线入口 发布时间:2024-09-17 09:58:49
致力于帮助中国7亿农民轻松买卖农产品的一亩田,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弄懂农业。一亩田不懂农业是其内伤,导致了它的模式无法落地。当然,即便一亩田的模式出现一些问题,但它的这种探索,对于整个农业互联网+未来的发展而言,还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一亩田作为先驱者,至少培养了一部分农民使用互联网的意识与习惯,为未来农业互联网+的全面铺开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85后CEO创业4年,员工超3000人,每天帮农民交易农产品价值3亿元,全年交易额1000亿元……致力于“打造大宗农产品交易B2B平台”、帮助中国7亿农民“轻松买卖农产品”的一亩田,自7月陷入“数据造假”风波以来,又发生全国范围内的裁员事件,引发业界关注。在这些事件背后,不懂农业、没有玩转互联网等质疑声不断。
据了解,一亩田的商业模式简单地说就是帮助农民销售农产品,帮助采购商找货源。其线上APP为农产品生产者和批发商、采购商提供供求信息服务,线下为双方提供交易撮合活动,不仅解决了农产品交易信息不对称的难题,由于一亩田同时担任第三方资金担保平台,交易双方互不信任的问题也由此找到出路。
今年7月,一篇关于农业电商的报道被大量转载:据描述,4年前创办的国内最大农产品B2B电子商务平台“一亩田”,员工已达到3000人,每日帮助农民实现交易额3亿元。随后则是四起的质疑声,在一亩田的PC端网站,出现诸如刘老板采购了999.999吨毛桃的数据,“9小时前老板采购了1073741.8235吨的洋葱”,网友质疑,107万吨洋葱是什么概念?要知道,盛产洋葱的西昌,一个市的洋葱产量也不过30多万吨。7月30日下午,一亩田官方回应称,平台上的部分数据只是测试数据,是产品出现漏洞,前台展示的数据和后台交易的数据完全不同,并强调其平台日交易额集中在移动端,不存在造假现象。
一亩田公开了过去一年的交易后台数据。截止到今年6月,其交易流水达到了153亿元,仅6月20日到7月21日期间,一亩田的流水总额达到99亿元,交易完成订单数65602单,日均3.2亿元。
在B2B行业里,这一交易数据实际上并不夸张,但有媒体在走访一亩田旗舰店、一亩田农产品商务平台、相关行业经销商后发现,一亩田线下员工存在通过返利的方式刷交易额的现象。
新发地是北京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商业市场,一亩田的一家旗舰店便位于此。在早上批发商业市场的交易高峰期,一亩田旗舰店的办公室里只有3名工作人员,并无过来咨询交易事项的客户。
当媒体表达了“为水果寻找外地买家”的来意后,一亩田的一名工作人员展示了其APP,介绍了签订合同、买家支付部分交易款付、发货后再付清尾款的流程,并声称如果签约后发货可以给予交易额的部分进行返利。
另一位工作人员则催促尽快签约,迅速拿到返现,甚至暗示可以代为介绍供应商,一笔交易能进行多次转账返现。
新发地的一位经销商随后表示,对去一亩田进行交易并没有太大兴趣,“此前一亩田曾经在新发地多次举行过宣传活动,在平台上走账即可参与返利,且上不封顶,曾经有一些大供货商通过多次走账刷流水,但现在的补贴每天仅仅200元,对我们意义不大。”
该经销商还表示,他们有自己固定的运输渠道,并不是特别需要一亩田提供的物流服务;另有几家经销商则一致认为,一亩田是一个提供信息的平台,但“信息更新速度太慢了”。
记者还通过一亩田APP上提供的联系方式,联系了全国各地多位销售商,这些销售商都表示,使用APP的主要目标是发布有关信息,并未在平台上进行交易。
据几位销售商介绍,在一亩田平台上发布信息后,基本都是需要上门看货、现场结账,并非通过一亩田平台打款;所有信息并未仅供一亩田使用,一亩田带来的销量不算太多。此外,达成交易的物流体系也并不是通过一亩田进行。
从今年7月被指交易数据造假到8月28日大规模裁员,一亩田一次又一次地出现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上。近日,一亩田又被爆突然大幅裁员1500人,官方理由是地推团队存在严重的销售违法行为。
“因你存在公司《销售违规分级处罚管理办法》规定的违规事项,达到了《销售违规分级处罚管理办法》规定的解除劳动合同的程度,严重违反了公司的规章制度,企业决定于2015年8月28日与您解除劳动合同。”
这样一封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自8月28日晚开始,陆陆续续被发送到了超过1500名一亩田一线员工的工作邮箱中。
一些多留了个心眼的员工,在收到通知的时候,就将这封辞退邮件的内容给截图保存了下来。不久之后,这些被辞退员工的工作邮箱便没办法使用原有的账号、密码登陆。
随后,一亩田公司向早报公开声明,称公司正严厉打击业务活动中的不诚信行为。从6月开始,一亩田公司着手调查地推团队中的严重销售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已经有员工因为业务违规至违法程度被移送司法机关。公司在自查过程中,发现销售环节存在违规及不诚信现象,虽然体现在个别员工个人的行为操守上,也折射出公司的内部管理流程缺陷。
在声明中,对于近期因此被辞退的员工,一亩田方面的表态是:感恩他们与公司共同走过了初创期的一段日子,但也“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为保证一亩田客户的利益,公司不得不“刮骨疗伤”,决定推出改善业务体系、提升管理精度的一系列举措。公司人力资源部门将开放沟通渠道,为被辞退员工提供申诉通道。
据知情的人偷偷表示,致力于打造大宗农产品交易B2B平台的一亩田,此次裁员涉及人数超过1500人,75%的产地一线员工被裁,一亩田各大产区可谓“满目疮痍”——鲁苏大区苏北区域仅剩6人、宁夏区域仅剩3人、南京区域仅剩6人……
在声明中,关于外界盛传的投资方撤资一事,一亩田也给予了明确的说明:“到目前为止,一亩田的7个机构投资基金充分认同公司的业务方向并积极支持公司发展,从未有任何形式的撤资要求和行为。”此外,一亩田也在声明中承诺,“对于一亩田的客户,公司将一如既往地依照国家的法律和法规、双方合约进行履约。”
一直以来,一亩田都是长期资金市场的“明星企业”,不断获得投资者的青睐。公开资料显示,成立于2011年的一亩田,截至目前一共获得三轮融资:A轮融资于2013年12月完成,由红杉资本投资,金额为数百万美元;B轮融资于2014年7月完成,由光信资本、红杉资本投资,金额为2000万美元;2015年7月,一亩田又完成了C轮融资,但具体数额不详。
对于这种现状,多位业界专家这样认为,根源在于:致力于帮助中国7亿农民“轻松买卖农产品”的一亩田,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弄懂农业。“一亩田不懂农业是其内伤,导致了它的模式无法落地。”速途研究院首席分析师郑春晖如此评价。郑春晖表示,农业与互联网的结合,一切还是要以农业为基础,只有在农业上有良好的运营,加入互联网元素,才能有所发展。从农户的角度来说,农产品的销售情况好坏,更多是由于农产品市场行情决定的,与要不要有一个平台帮他们卖农产品的关系不大,“比如要是苹果卖得好,即便没什么网站、平台促进销售,农民也不愁卖不出去;要是行情不行,再怎么促进也没人买。”而从采购方来看,很多采购方早就有自己一整套完善的供应链,一亩田的这种销售模式仅提供线上交易信息,并不能突破这块市场。一亩田并不会进行验货,对货物质量不提供任何保障,完全靠交易双方自主协商。这对于已有供货渠道的商家而言,吸引力有限。
著名IT评论员姜伯静表示,他对农业“互联网+”这条路还是看好的,但这也是有限度的;要做好农业“互联网+”,姜伯静认为,要满足几大条件:“首先,要切合当地实际,我国农村的发展很不平衡,有些地方的农业发达、产业基础好,适合开展农业‘互联网+’的探索,但是对于一些较为落后的地区,盲目探索‘互联网+’,并不实际。得有自己的特色产业、有大规模的集体性需求、交通便利、经济基础好,这些是几个决定性的因素。”
郑春晖则认为,互联网+农业,要从农业出发,网络站点平台只能作为催化剂,一切要从基础来出发。
“农业‘互联网+’的未来,还是要从农村走起,了解现阶段农业的运营模式与渠道发展。农业领域的大多数问题,还不可规范化,要结合互联网,需要争取让不可规范的产业规范化,才能使农业与互联网相结合。”郑春晖表示。
即便一亩田的模式出现一些问题,但这种探索,对于整个农业“互联网+”未来的发展而言,还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一亩田作为先驱者,至少培养了一部分农民使用互联网的意识与习惯,为未来农业‘互联网+’的全面铺开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因为,这是一个需要慢慢培育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