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3回:唯美主义沃特豪斯丁尼生爵米莱亨特
来源:爱游戏体育在线入口 发布时间:2024-03-27 21:18:09
前拉斐尔派涌现出了大量的画家和插画师,除了前文提到的罗塞蒂,还有以约翰沃特豪斯为首的一些大师。
我在研究圣杯传奇时,看到一些插画师为丁尼生的文学作品配图,丁尼生原本并不是画家,但他的作品却吸引了很多画家的关注,比如古斯塔夫.多雷。保罗·古斯塔夫·路易·克里斯多佛·多雷(1832年1月6日-1883年1月23日),通称古斯塔夫·多雷,19世纪法国艺术家、版画家、漫画家、插画家和木雕雕刻家。
1832年1月6日生于史特拉斯堡,自幼喜爱绘画,此后潜心练习。他以幽默画成名。1853年为拉伯雷的小说画插图大获成功。此后被出版商邀请为多部世界名著作画,成为欧洲闻名的插画家。
多雷一生未婚,1883年在为莎士比亚戏剧创作插图期间逝世,死后葬在拉雪兹神父公墓。多雷的作品多是黑白两色。他的作品充实饱满、层次分明、质感强烈。他会用极细的线条编织出物象的表面和体块,以线条的疏密来表现物体的明暗。多雷的作品光感强烈,对色彩的暗示到位,立体感很强,无论是宏大的场面还是单独的个体都能很好的表现。
阿佛烈·丁尼生受马洛礼《亚瑟王之死》的启发而创作了《夏洛特夫人》,夏洛特夫人住在卡美洛附近,她受到邪恶女巫的诅咒,如果她往卡美洛看上一眼,夏洛特夫人就会失去生命,后来夏洛特姑娘為了暗戀之人,明知是死亡之旅,也甘願前往!
约翰沃特豪斯把女性魅力画到极致,后世称他为神仙画家。沃特豪斯出生于意大利,其父为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画家,母亲、姨妈对艺术也有较深的造诣。他早年在学院派的教育中,受惠于十九世纪下半叶荷兰画家塔德玛的影响,对东方神秘文化和宗教、风俗显露出极大的兴趣,在首次参加的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展览中,就以东方题材的组画入展。
他的绘画构成以雅致见长,极富浪漫主义的特质。从古希腊、罗马的古典神话中获取滋养,创作出具有中世纪梦幻般神秘感和宗教情绪的作品。 沃特豪斯的绘画对拉斐尔前派作出了独到的贡献,其璨璨光辉的绘画技艺使他载誉当时英伦画坛。
约翰·威廉·沃特豪斯(英语:John William Waterhouse,1849年4月6日—1917年2月10日),英国新古典主义与前拉斐尔派画家。以其用鲜明色彩和神秘的画风描绘古典神话与传说中的女性人物而闻名于世。沃特豪斯出生在意大利罗马,1849年4月6日受洗,出生日期不明,据信可能为1月1日至23日间。 小时候他取了一个意大利语外号叫“尼诺”(Nino)。父母亦为英格兰画家, 原为了追求艺术理想而居住于意大利,后来沃特豪斯五岁时随父母返回英国。
沃特豪斯早年在父亲的美术工作室学绘画与雕塑,1870年进入伦敦皇家艺术学院。他初期作品已显现出他后半生画古典题材的一贯作风,在皇家艺术学院,英国艺术家协会等艺术展览颇受欢迎。1874年他以一幅《睡眠和他的异母异父兄弟死亡》参与皇家艺术学院的夏季展览会获得好评,以后他的作品每年参加皇家艺术学院的展览会。
1883年他与一位美术学校校长的女儿结婚,后生两孩子,都死于难产。他妻子也是曾经在皇家艺术学院的展览会上有参展作品的画家。绘画之余沃特豪斯从事美术教学工作,任过皇家艺术学院委员会委员,而加入各种艺术协会。他1917年死于癌症,因此自1915年开始绘制的奥菲莉亚系列作品也没能完成。死后他葬于伦敦的肯萨尔绿野公墓。
《夏洛特夫人》完全是用英国人的流行情感构置的图像,题材选自丁尼生的长诗。原意是在夏洛特这一个地区有一位美丽女子,她被神困居在一个古堡里,她只可以通过窗户投射进室内镜子里的影像欣赏心中的偶像兰西罗骑士。只要从窗户往外看,她就要被毁灭。为了消磨自己,她每天纺织不止。有一天实在忍不住向外看去,
厄运降临了,镜子破碎,丝线缠住了她,随后她被神示载往死亡之地。画面表现了夏洛特女士正坐在船上驶向死亡。这是一个以前少有的孤凄形象,她集感伤、神秘、疏离、飘逸于一身,既吻合了维多利亚的压抑情感,又具有难以表述的空蒙悲凉意象,众多的细节象征也符合流行趣味。此画也是沃特豪斯艺术基调的开启之作,一种孤苦的自恋情愫在其作品中流露出来。
这是沃特豪斯知名度最高的作品之一。主题来自丁尼生的同名诗歌。沃特豪斯选择了“她松开锚链,躺了下来。”这个诗句逗号之间的微妙时刻,一个注定的悲剧之旅的开始。沃特豪斯曾在他的一本丁尼生诗歌抄本的空页处画满了创作草图。这位诗人本身的语言表达有着明晰的图像性。最见功力之处,就在于整幅画都是在忠实地传达诗歌意象,同时又是一幅室外景物画的杰作。沃特豪斯曾受法国印象派为主的“室外写生画派”(Plain Air)影响,所以他的作品要求欣赏者有“将我们的所思和文学上从荷马到丁尼生的浪漫想象联系起来的能力”。
阿佛烈·丁尼生,第一代丁尼生男爵(1809年8月6日-1892年10月6日),是华兹华斯之后的英国桂冠诗人,也是英国著名的诗人之一。其子哈勒姆·丁尼生曾任澳洲总督。
英国19世纪的著名诗人,在世时就获得了极高的声誉。生于英国林肯郡,出身牧师家庭,兄弟均有诗才,肄业于剑桥大学,诗作题材广泛,想象丰富,形式完美,词藻绮丽,音调铿锵。其131首的组诗《悼念》被视为英国文学史上最优秀哀歌之一,因而获桂冠诗人称号。其他重要诗作有《尤利西斯》、《伊诺克·阿登》和《过沙洲》诗歌《悼念集》等。 他深受维多利亚女王的赏识,于1850年获得了桂冠诗人的称号,后来又在1884年被封为男爵。然而,这样一位大诗人也有对自己丧失信心的时候,竟曾经想删去自己诗作中的精华部分。
日前,人们在美国一位收藏家搜集的大批丁尼生手稿中找到了一本诗集的校样,其中有他对自己诗作的校改。这本留有诗人校改手迹的书籍是迄今为止绝无仅有的发现,因为丁尼生非常不愿意让人看到自己对作品的改动。从这本书中,人们发现丁尼生曾打算对自己 1855年的名作《轻骑兵进击》(The Charge of the Light Brigade)进行大幅度删改,原因是当时人们对他同期的作品《莫德》(Maud)颇有微词,他因此对自己产生了怀疑。另一个原因则是丁尼生年轻时曾备受批评家指责,以致他一度沉默了整整9年,在那期间一首诗也没发表。
《轻骑兵进击》是丁尼生为歌颂克里米亚战争中在巴拉克拉瓦(Balaclava)袭击俄军的英国轻骑兵旅而作的。这是一次自杀袭击,英军伤亡人数达到了247人。在这本校样中,丁尼生用黑色墨水勾掉了《轻骑兵进击》一诗的几乎半数诗行,打算把它们删去,这中间还包括一些为人们熟知的名句,比如“他们无意追根究底/他们只是慷慨赴死”以及“有人犯下了愚蠢的错误”。这里所说的“愚蠢错误”是指巴拉克拉瓦战役中由英军两位指挥官之间的摩擦引发的指挥混乱。
不过,这些修改最终没有成为现实。10年之后,丁尼生亲笔誊写了这首诗的最终稿。在诗稿底部的自注中,诗人着重指出了“愚蠢的错误”那行诗的重要意义,其中写道:“这首长短格的诗是在读了《》记者(关于战争)的第一篇报道后写的,全诗由‘有人犯下了愚蠢的错误’一句生发而来。”其有名的一句话:for man is man and master of his fate。(人就是人,是自己命运的主人。(丁尼生))
丁尼生出生于林肯郡的索姆斯比,在12个兄弟姐妹中排行第4。他的父亲是村庄教区牧师。年轻的丁尼生曾在父亲的图书馆里阅读大量书籍,并在8岁时开始写诗。1827年,阿尔弗雷德和他的兄弟弗雷德里克及查尔斯出版了《两兄弟诗集》,其实这部著作包括了三兄弟的作品。阿尔弗雷德的诗歌趋于平淡,只是单纯模仿偶像拜伦的作品。
1828年丁尼生进入了剑桥大学。1829年他的诗歌《廷巴克图》赢得了校长金牌。他成为一个学生团体“使徒(the Apostles)”中的一员,并在这些同伴的鼓舞下于1830年出版了《抒情诗集》。一些评论家喜爱这本书中的《马里亚纳》和其它几首诗歌,但总的说来是持负面评价。
1831年丁尼生的父亲去世,丁尼生未取得学位就离开剑桥。第二年他出版了一本小册子,名为《诗歌》,但并未被广泛接受。随笔作家阿瑟·亨利·贺莱姆是丁尼生最亲密的朋友,也是他姐姐的未婚夫于1833年逝世。在痛失密友及作品受到恶评的双重打击之下,丁尼生近10年内未再出版作品。
《诗歌》(两卷本,1842年),赢得了评论家及公众的热烈欢迎。最好的诗歌包括《拍岸曲》(受贺莱姆之死启发而创作)、《亚瑟王之死》及《洛克斯利大厅》。丁尼生的长诗《公主》(1847年)与妇女权益有关,并试图证明女人最大的成就就是幸福的婚姻。(吉尔伯托和苏利文将诗歌改编为滑稽剧《艾达公主》。)丁尼生一些最好的抒情无韵诗篇就来自于以“泪水,空虚的泪水”开篇的那首诗《公主》。后来的版本又加入《轻轻地,柔和地》以及其它几首歌。
1850年丁尼生的生活发生了三件大事。《悼念》终于付梓,自贺莱姆去世以来,丁尼生一直在创作这部作品。它包括131首短诗,外加一篇序言及后记,是英国文学中最伟大的挽歌之一,也是丁尼生最能经受时间考验的作品。
6月丁尼生娶了艾米莉·塞尔武德(Emily Sellwood),同年11月丁尼生继威廉·华兹华斯之后,成为桂冠诗人。
丁尼生作为桂冠诗人的首部正式作品,是庄严郑重但有点拘谨的《悼惠灵顿公爵之死》(1852年)。1854年创作了《轻骑兵进击》,以纪念英国骑兵在克里米亚战争巴拉克拉瓦战役(Balaklava)中反映出来的英雄气概。《莫德》,是1855年出版的一部长篇独白诗剧,评论家对此颇有微辞。
1853年以后,丁尼生多数时间生活在自己位于怀特岛法令福德(Farringford)的庄园中,有时会住在自己1868年建在萨里郡阿尔沃的一所房子里。《莫德》遭到冷遇之后,丁尼生把自己封闭在法令福德,着手创作组诗《国王叙事诗》。1859年这一系列的第一部分出版,讲述亚瑟王和他的骑士的第一部分,立即获得成功。
《伊诺克·阿登及其他诗歌》(1864年)中的《伊诺克·阿登》是丁尼生最著名的诗歌之一。其他几部稍为逊色的历史戏剧作品包括《玛丽女王》(1875年)、《哈罗德》(1877年),以及《贝克特》(1879年)。完整版本的《国王叙事诗》和《得墨忒尔及其他诗歌》于1889年出版,《俄诺涅之死,阿卡巴之梦及其他诗歌》于1892年他逝世后出版。
《民谣及其他诗歌》(1880年)中优美的短篇抒情诗《过沙洲》展示了丁尼生恬静的宗教信仰。他的葬礼上来宾朗诵了该诗篇。他被葬在了威斯敏斯特教堂的诗人角,与乔叟相邻。
哈勒姆·丁尼生第二代丁尼生男爵是第二位澳大利亚联邦总督。其父为维多利亚时代后期英国最著名的桂冠诗人,阿尔弗雷德·丁尼生。
哈勒姆·丁尼生于1852年8月11日出生在英国萨里郡的家中。年长后进入马尔堡学院和剑桥大学的圣三一学院深造。后因双亲的年事已高、病痛缠身而被迫离开剑桥,转而成为双亲的私人秘书。其原先从政的愿望也被迫放弃。
1884年其父亲部分为了哈勒姆的原因接受皇室册封爵位,同年哈勒姆·丁尼生与奥黛丽·鲍尔结婚。1892年父亲去世后哈勒姆继承爵位成为丁尼生男爵。
第一代从男爵约翰·艾佛雷特·米莱 PRA(1829年6月8日-1896年8月13日),英国画家与插图画家,也是前拉斐尔派的创始人之一。
米莱生于英国南安普敦一个以泽西岛为根基的显要家庭。他惊人的画家天分使他在11岁时便进入皇家艺术研究院就读,成为学院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学生。在那里,他认识了威廉·霍尔曼·亨特(William Holman Hunt)和但丁·加百利·罗塞蒂(Dante Gabriel Rossetti),他们三人在1848年一起成立了前拉斐尔派。
米莱的《基督在父母家中》(Christ in the House of his Parents, 1850)引起了极大的争议,因为他描绘出圣家庭一家人在满地木屑的杂乱木匠房里工作,后来的作品也引起相当争议。他的《一个胡格诺教徒》(A Huguenot, 1852)受到大众普遍欢迎,描绘一对情侣因为信仰的冲突而分手时的场景。他在后来许多作品中也描绘了类似的题材。
这些早期的作品都非常专注于描绘画中的细节上,通常集中在描绘出美感以及大自然的复杂性。在《欧菲莉亚》(Ophelia ,1852)中,根基于所整合的自然元素,米莱创造出密集而精心设计的画面。这种方法被人称为“生态绘画法”(pictorial eco-system)。
评论家约翰·拉斯金支持米莱的这种绘画风格,拉斯金也是前拉斐尔派的主要拥护者。米莱与拉斯金间的友谊使米莱认识了拉斯金的妻子艾菲·格蕾,他们见面后不久,埃菲替米莱做模特儿,画出了《The Order of Release》,接着他们两人坠入爱河。尽管埃菲已嫁给拉斯金多年,但她竟还是处女之身(据传闻拉斯金是个恋童癖者),她的父母了解到事情出了问题,于是她提起了离婚诉讼。这段三角关系在维多利亚时期大为出名,甚至还编成了戏剧和歌剧。1856年正式离婚后,埃菲便和米莱结婚,她替米莱生下了8个孩子。
在米莱结婚后,米莱的作画风格变的更开阔,拉斯金对此谴责为“一场大灾难”。有人主张米莱风格的改变是因为他要增加画作的产量,以支撑慢慢的变多小孩诞生的家庭。无情的批评例如威廉·莫里斯指责他是在“贩卖”画作以增加普及度和财富。相较之下欣赏他的人则指出了他对于詹姆斯·惠斯勒(James McNeill Whistler)和印象派的影响。米莱自己则认为这是因为他身为画家的自信心逐渐增加,所以他能更大胆的作画。在他的文章Thoughts on our art of Today(1888)中,他建议所有画家应该以迪亚哥·委拉斯盖兹和伦勃朗作为标榜。
詹姆斯·惠斯勒的一些作品,例如The Eve of St. Agnes 和The Somnambulist可以清楚看出米莱的影响,米莱也非常支持他的作品。其他1860年代的画作则可以被视为唯美主义运动的一部分。从1870年开始米莱的作品显示出他对伦勃朗的推崇,显著的作品如西北方通道(The North West Passage, 1874)和Boyhood of Raleigh(1871),这些画作显示了米莱对于英国的扩张和探索世界的兴趣。
他最后一项计划,打算描绘一幅白人探险家死在非洲大草原上、而旁边则有两名非洲人冷淡围观著的画。当时他对这种荒野地带的兴趣也可以在他同时期的画作里看出,通常描绘一些危险而艰难的地带。1870年的寒冷的十月(Chill October)是第一幅这类型的画,是在他妻子少女时期的老家—苏格兰的伯斯画成的。之后的画则在伯斯郡的另外的地方画成,在接近邓凯尔德(Dunkeld)的地方,米莱于每年秋天在那里租下一间房子以打猎和钓鱼。米莱所绘的儿童画也获得普遍欢迎,尤其是1886年的Bubbles—相当知名的、也能说是声名狼藉的被用作于洋梨树和樱桃树肥皂的广告。
米莱也是非常成功的书籍插图画家,尤其是他替安东尼·特洛普(Anthony Trollope)的书籍以及亚弗烈·但尼生的诗所绘的插图。由他绘制插图的基督寓言故事书在1864年出版,他的岳父雇人在伯斯的教堂以这些插图来装饰窗户。他也替一些杂志例如Good Words作插图。在1869年他也被新发行的The Graphic周报雇用为插画家。
米莱在1853年当选为皇家艺术研究院的准会员,并且很快又被选为正式的会员,在学院里他相当的杰出而活跃。他在1885年被封为从男爵,成为第一个获得世袭头衔的画家。在弗雷德里克·雷顿(Frederic Leighton)于1896年1月去世后,米莱当选了艺术研究院院长,但他也在同年8月由于喉咙癌而去世。
威廉·霍尔曼·亨特(1827年4月2日-1910年9月7日),英国画家。他是前拉斐尔派的创始人之一。
他本来的中间名是“霍布曼”(Hobman),但他后来发现这是他在尤厄尔(Ewell)的圣玛丽教堂洗礼时牧师拼错了,因此改名霍尔曼。
在经过一番努力申请后,年轻的亨特终于进入了皇家艺术研究院学习。不久后他便向学院造反,在1848年组织了前拉斐尔派,和他一起的还有但丁·加百列·罗塞蒂及约翰·艾佛雷特·米莱。他们盼望借着注重对自然状态细节的观察,以有如宗教般的精神对事物的真相作描绘。这种宗教般的态度深受中世纪艺术在心灵上的特质所影响,并且反对自从文艺复兴以来拉斐尔的理性主义。
良心觉醒(The Awakening Conscience)创造于1851年。这是维多利亚时期首幅描绘娼妓问题的画作。一名被包养的情妇在与富家子弟弹琴作乐时,突然被窗外和炯而庄严的阳光所震慑而良心觉醒。
亨特的作品最初并不成功,被许多艺术界的报刊攻击为笨拙而难看。他早期有关现代都市和乡村生活的作品为他取得了一些知名度,例如牧羊人(The Hireling Shepherd)和良心觉醒(The Awakening Conscience)。不过真正使他出名的是一些有关宗教的画作,最初是The Light of the World,这幅画受到极大欢迎,还被带至美国及其他英国殖民地巡回展览。在他前往巴勒斯坦的基督教圣地进行地形和人种的勘查后,他画出The Scapegoat, The Finding of the Saviour in the Temple and The Shadow of Death,以及其他许多当地的风景画。亨特也画了许多根基于诗词的插画,例如Isabella和The Lady of Shalott。
所有这些画作都很注重于画中的细节,运用强烈的色彩,并在画中布置许多精心设计的象征物。这些特色是被约翰·拉斯金和汤玛斯·卡莱(Thomas Carlyle)的文章所影响的,他们主张世界本身应该被视为许多视觉的记号来解读,而亨特觉得身为一个画家应该有责任去显露这些记号与事实的连结。在拉斐尔派的成员中,亨特一生都保持了他们当初所宣扬的概念。后来他由于视力恶化而不再作画,他最后一幅作品The Lady of Shalott则是在别人协助下才完成的。
亨特结婚了两次。在他与模特儿Annie Miller的婚约失败后,他与Fanny Waugh结婚,以她作为Isabella的模特儿,并在她于意大利死于分娩后替她雕刻了坟墓。他第二任妻子Edith则是Fanny的妹妹,由于当时英国法律禁止与死去妻子的姊妹通婚,他们到了国外进行婚礼。这段婚姻造成他们与许多家人断绝关系,包括Edith和Fanny的第三个妹妹Alice的丈夫—前拉斐尔派同僚托马斯·伍尔纳(Thomas Woolner)。
在1905年,爱德华七世颁给了他英国功劳勋章(Order of Merit)。他晚年住在泰晤士河旁的小村庄Sonning直到他于1910年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