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推进绿美广州建设 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丽画卷
来源:爱游戏体育在线入口 发布时间:2024-02-15 12:35:11
地处亚热带沿海,广州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万物勃勃生长。仰望苍穹,群鸟竞飞,肆意洒脱;俯视大地,绿树连云,葱茏万里。千年羊城,只此青绿。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把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首要政治任务,认真贯彻落实习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根据省委关于深入推动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决定,奋力建设高质量绿美广州,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广州样板。
截至目前,全市森林面积30.0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41.6%,单位面积森林蓄积70立方米/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4.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7.3平方米,累计建成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口袋公园等各类公园1426个,主要绿化指标在全国特大城市中位于前列。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市”“全国自然教育活力城市”等国家级荣誉,“海珠湿地”荣获“世界最佳自然保护地”、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根据省委深入推动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决定,广州印发《广州市贯彻落实〈广东省委关于深入推动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决定〉的行动方案》,结合省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六大行动”和广州实际,制定《绿美广州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年)》,提出以华南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为统领,全方面实施绿化美化和生态建设“八大工程”(森林质量优化提升、城乡一体绿美家园优化建设、保护地建设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培育、活力精品绿廊提升美化、古树名木保护修复、现代惠民林业集聚发展、全民爱绿护绿植绿),计划到2027年全市森林提质增绿100万亩,建设森林步道1000公里,全方面提升绿美广州生态建设综合效益,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万物和谐。坚持对标最高最好最优,2023年,广州以华南国家植物园为核心,推动“1+3+N”广州城园融合体系建设、管理制度、推广应用、科普宣教四个创新,积极构建城园融合新体系,实现植物保护走出园、融入城。
其中,城园融合体系首个专类植物展示园——广州木本花卉专类植物展示园揭牌开放。《华南国家植物园建设方案》编制工作现已通过专家论证和国际咨询。
深入推进城园融合体系建设,印发城园融合体系“区、园、点”建设工作方案;积极地推进白云山迁地保护示范区建设,迁地保育水松、格木、金花茶、野牡丹等乡土、珍稀植物2000余种;积极地推进国家南方种质资源库前期工作,兰科植物保护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国家林草局现场评审……以华南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为统领,未来,广州将打造更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实践典范。
广州市精准实施森林质量优化提升工程,对中幼林、疏残林、过密的低效桉树林进行林分改造;强化分区分类,科学优化树种结构,因地制宜种植乡土树种、珍贵用材树种,多种大乔木、阔叶树和竹子。在北部山区改造针叶林,补植红锥、枫香、荷木、火力楠等乡土阔叶树种,逐步构建“林+山”的高质量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增强森林碳汇能力;在中部打造“林+城”都市森林;在南部立足珠江出海口堤岸和南沙湿地,打造“林+水+鸟”和谐共生的绿美海岸带。2023年,全市森林质量优化提升工程已完成23.5万亩,其中改造林分13.18万亩、抚育中幼林4.87万亩,培育大径级森林2.62万亩,新增造林绿化2.83万亩,超额完成省、市下达任务。
在广州市郊的帽峰山、筲箕窝、金鸡楼、水迳等地,生长着成片红锥混交林。红锥躯干笔直耸立,枝条多而紧凑,叶子密集细长,是珍贵的乡土阔叶树种。2023年帽峰山森林公园将红锥林纳入大径材储备基地,目前已有45.32%的红锥胸径超过20cm,进一步改善了帽峰山森林公园林分结构,提高了森林质量。红锥等乡土阔叶树种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城市“绿肺”,它们为广州市生态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在城乡一体绿美家园优化工程方面,广州新增城市绿地0.7万亩、乡村四旁绿化1万亩、立体绿化6.14万平方米。基本完成1个森林城镇、6个森林乡村、3个绿美古树乡村和3个绿美红色乡村建设任务,完成海岸线月,广东省林业局公布“森林城镇”名单(首批),番禺区石楼镇成功入选生态旅游型森林城镇,成为广州市唯一入选单位。
整治河涌、增绿添景、提升森林质量、盘活山水、乡村旅游路线……石楼镇很努力。据统计,仅上半年,居民就进行了4次义务植树活动,种植细叶榕、高山榕、风铃木、香樟、紫荆等乔木910棵,灌木3009棵。
环境好、产业来、钱包足,城乡一体绿美家园优化工程的实施,利身心利生活。目前,白云区太和镇、黄埔区新龙镇、天河区龙洞街道正在向石楼镇看齐,积极制定森林城镇建设规划。
在保护地建设提升工程方面,广州完成《广州市自然保护地规划(2023-2035年)》编制工作,建设森林步道301公里,认定国际湿地1处,省、市重要湿地8处,建成小微湿地9个。
走进黄埔区油麻山森林公园,步道两旁的树木郁郁葱葱,市民在绿荫下充分享受自然的美好。黄埔区2023年建成森林步道53公里,将区内的福和山、帽峰山、油麻山、萝峰山、刘村大山、暹岗大山、大田山、龙头山8座大山串珠成网,快速推进慢行系统全域贯通,初步构建“八山连城”脉络雏形,为市民尽享行山览城的美好生活增添动能。
“很喜欢在城市漫步,已经打卡了广州很多森林步道。”市民梅女士说。相关负责人透露,未来还有更多的保护地将进行建设提升工程,让市民充分享受绿色。
一棵树、一只鸟,在绿美城市中,也能得到极大的尊重。2023年,广州继续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培育工程,开展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启动野生动植物资源及其栖息地本底调查,全面完成水鸟生态廊道4255亩的建设任务,收集保育园林植物4500种(品种)。
去年,广州首个专门以榕树为主题设立的公园广州大夫山榕树公园正式揭牌。彼时,公园内有榕树15种。今年,榕属植物种类已达84种11200余株。据悉,项目组还计划建设榕属种质资源保育圃和新优品系展示圃各1处。
“我们会培育更多适合当地种植的新品种,应用到城市绿化当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树木的生态功能。”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阮琳说。
高速公路既是人们切身依赖的交通基础设施,也是城市展示形象的重要窗口。作为华南地区最大的公路主枢纽,广州拥有四通八达的高速路网。2023年,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继续实施活力精品绿廊提升美化工程,优化第一重山沿线景观林,提升高快速路景观林品质,建设绿道40公里、碧道97.7公里,打造美丽空中花廊。
道旁绿树密,车在花中行。据悉,市林业和园林局开展高快速路沿线林带补植工作,加强林带抚育,提高林带绿化品质,已完成南沙港高速林带、东新高速等路段约74.4公里补植,持续推进养护管理工作。
在古树名木保护修复工程方面,广州共签订古树名木保护责任书1113份,所有古树名木均已落实保护管理责任人,建成古树公园10个、完成古树名木养护复壮534株。
黄埔区的创新古树公园保留了原生荔枝古树200株。它们大多分布在在古荔韵园、荔香悠园、芳荔翠景3个园中园附近,总面积约4.5公顷,平均树龄为106年。糯米粒、桂味、淮枝、甜岩、妃子笑……今年夏天,在果肉成熟的时分,园方如期举办了荔枝节,小娃娃们一边在砾石园路上漫步,一边游园赏景,观看古树的科普故事。
呵护百年生命,广州有妙招。作为广州市第一批古树公园,创新古树公园施行了许多精细化保护举措,所有古树已全部实现挂牌保护,纳入了电子地图系统,对它们的生长环境、生长情况、保护现在的状况进行动态监测。
在今年5月22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当天,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与蚂蚁集团“蚂蚁森林”联合启动“广州市古树名木保护公益支持项目”,广州是全国首批上线的城市之一。市民能登录支付宝,通过乘坐公交地铁绿色出行、减纸减塑、在线办事、循环利用等低碳生活行为,获取“蚂蚁森林”的“绿色能量”奖励。当这些“能量”积累到少数,即可点击“支持保护”。之后由蚂蚁集团向负责古树名木保护的相关单位捐资,支持广州更好地开展古树名木的健康巡查、养护、救护等工作。
“有了大型公益项目的支持,我们能更广泛地向市民传播、推广古树名木保护,也为市民提供了参与古树名木保护的渠道。”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毕可可说。
广州积极实施现代惠民林业集聚发展工程,用行动证明了“绿叶子”可以鼓起“钱袋子”。
据悉,广州印发《绿美广州(2023—2027年)推动林业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措施细则》,推动科学利用林地资源发展木本粮油和林下经济,今年新造油茶林3682亩,澳洲坚果1050亩,已超额完成省下达的油茶林建设任务。
广州还积极打造森林旅游、森林康养、自然教育等新业态。目前,全市共有广东省森林康养基地2家、纳入广东省森林康养基地(试点)4家。2023年广州市被授予“全国自然教育活力城市”,成为全省拥有自然教育基地数量最多的地级市。目前,全市已培育国家级林业重点有突出贡献的公司1家、森林体验国家重点建设基地3家、省级林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27家、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5家,绿色惠民产业初具规模。
其中,今年5月增城中新镇将池岭村林业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全力发展油茶产业,以油茶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致力建设油菜品牌,计划三年内建成高产高效油茶基地,既守护青山绿水,又造福一方百姓。
种下一棵树,收获一片绿。2023年广州实施全民爱绿护绿植绿工程。全市组织义务植树活动853场次、参与活动人数6万人次,种植树木约9.87万株,捐资捐物约303万元。完成11个市级“互联网+义务植树”基地创建。
以广州南沙湿地为例,自今年2月获得“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称号以来,截至12月,南沙湿地共计开展活动47场,参加人数累计2343人,种植树木共计946棵,包括美丽异木棉、黄花风铃木、榕树等。在造林绿化活动中,既有通过挂网公开募集热心的市民,亦有机关单位团体机构。
通过拓宽“认种、认养、认捐”渠道,“互联网+义务植树”基地打通了义务植树“最后一公里”,让每颗爱绿之心找到出口。
全面落实林长制,是提升绿美广州生态建设治理水平的重要举措之一。2023年,广州在持续全方面推进林长制工作中创新工作机制,目前全市共设立市、区、镇(街)、村(社区)四级林长8375名,实现城乡一体、系统治理和全域覆盖,林长工作已形成部门协同、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2023年,广州召开市全面实施林长制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暨市总林长会议,签发4道林长令,召开市林长办会议2次。全市划分5997个林业园林网格,及时作出调整市级林长名单及责任区域。据统计,全年市级林长带头开展巡林25次,带动各级林长巡林32万次,解决林业园林资源保护发展重难点问题85个,市林长办与市公安局“林长+警长”协作机制协同处置线宗。
林长“智”助力林长“治”。今年7月,广州市智慧林长管理平台正式在全市统一启用,全市一个智慧平台、一个巡护App,构建全流程、闭环式问题处置管理机制,助力实现科技巡林、智慧护林。
今年,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一直在优化提升公园景区建设管理,继续推进城市公园、社区公园、口袋公园建设工作。目前,完成古树公园建设10个,评定公布10个历史名园,口袋公园各区共建设56个,已完工51个。广州市儿童公园续建工程顺利推进。
今夏,广州公园中的第一个历史背景和文化展厅——人民公园历史文化厅正式对外开放。厅内设有“典范建设”“见证历史”“共治传承”“共享为民”四大篇章,这是人民公园首次以展览的形式系统性展示人民公园珍贵的史料。人民公园历史文化厅的设立,意味着广州公园景区建设管理工作向纵深迈进,城市公园、社区公园、口袋公园得到系统性优化提升。
2023年,成功举办第30届广州园林博览会,共接待游客120万人次;参加香港花展,获“最具特色金奖”和“最佳设计金奖”;参加2023粤港澳大湾区深圳花展,获“最佳创意奖”;参加2023成都花展,“花容粤色——白花鱼藤”荣获“金芙蓉奖”“2023成都花展展园技术成果评级A+级”两大最高奖项;第二届中国(广州)公园文创大会的精彩举办,为市民游客带来持续10天的公园文创新体验……
为了营造城市烟火气、增加文化积淀,广州开启了“文化进公园”计划。珠江公园的湾区书屋、越秀公园的陌上花开,将书香搬进了公园;白云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还举办了广州爵士音乐节,市民在山顶即可聆听顶级声乐。
一些惠民项目在公园进行试点。比如,试点开放绿地共享空间,目前全市开放共享公园绿地数量达112个;以越秀公园为代表,各大公园开启了“园林废弃物不出园”的绿色垃圾处理新模式;黑天鹅、鸿雁等野生动物不仅仅只有动物园能看见,在流花湖公园、珠江公园等传统城市公园也能观其英姿。今年11月,广州市儿童友好城市LOGO和主题曲发布暨2023年儿童友好嘉年华活动在市儿童公园进行。12月19日,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在广州市儿童公园成立广州首个儿童友好公园专家智库,通过大手牵小手,汇集各方人才力量,将儿童友好理念融入绿美广州建设全过程。
多次挂上热搜的广州动物园今年斩获了全国自然教育基地与广东省高品质自然教育基地称号,成为全省8家高品质自然教育基地之一,实现了自然教育奖项大满贯。据介绍,广州动物园一直耕耘自然教育工作,“动物园奇妙夜”课程获评为省级优秀自然教育课程,一批优秀自然教育导师在各类科普讲解大赛等赛事中脱颖而出,还拥有广东省自然教育之星及多位认证自然教育师。
虽然身处城市,但无论是在品牌活动上还是风景园林设计上,居民游客出门就能接触到绿美文化的惠民工程,品味生态之美。
没有健全的法律和标准体系,林园工作的推进就会遇到阻力。一年来,广州的“顶层设计”逐渐完备,为林园事业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护航。
3月,《广州市特色风貌林荫路认定和管理办法》印发实施,进一步推进城市特色风貌林荫路保护,为市民守护乡愁,为城市留住绿色记忆。
4月,《广州市古树名木迁移管理办法》经市人民政府同意印发,增加了征求公众意见环节,是古树名木保护听民意、汇民智的具体体现。
9月,《广州市绿地系统规划(2021—2035)》印发实施,以“活力公园城市”为目标愿景,构筑了“森林环城、绿廊织城、公园满城”的美好图景。
11月,《广州市野生动物放生管理规定》正式施行,是国内首部专门规范野生动物放生的地方性法规。
以科学绿化为指导原则,加强技术指引,健全工作规范,广州还印发了《广州市森林质量优化提升技术指引(试行)》《绿美广州生态建设负面清单》《广州市森林步道建设指引(试行)》等规范指引,确保绿美广州生态建设科学规范、行稳致远。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随着绿美广州生态建设深入推动,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广州画卷缓缓展开。